找物流,用物溜!当前城市:北京市[切换城市]
网站首页 分类信息 多元服务 物流资讯 好看视频 关于我们 服务号 订阅号 小程序 APP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物流资讯 > 正文
因“北斗掉线”罚款,货车司机自杀谁之过?设备抽样合格率仅为70.4%
1493天前更新 618 0 3

这几日卡车司机金德强因“北斗掉线”罚款2000元而服毒自杀的事情,令人唏嘘不已。他今年51岁,兢兢业业开了10年货车,每天能挣200-400元,支撑着六口之家,包括70多岁的母亲,3个孩子和种庄稼的妻子。人到中年,他也患上了高发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

4月10日,唐山市在经过5天的由公安、纪检、交通、卫健、司法等部门参与的深入调查之后,终于公布了货车司机金德强自杀的调查结果。

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写道:唐山市相关部门陪同家属到事发地查看了全程视频资料,如实向家属通报了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并协助家属及时处理了善后。

但是,类似事件在未来应当如何避免,2000元该不该罚?系统掉线是否应该由司机负责?系统掉线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金德强之死能给行业带来什么改变吗?

1.jpg

01、泛滥的疲劳超速“监控器”

此次“大货车行驶记录仪掉线”事件中,使用的“北斗行车记录仪”是什么?

这种行车记录仪外观类似于盒子,可以接收北斗或GPS信号,当货车速度超过规定速度,或者连续行驶4小时,该设备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司机注意行驶安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执法人员可以查看打印历史数据。

虽然这些安装在卡车上,不同品牌的“北斗记录仪”通常被叫做北斗定位装置,但是它和“北斗系统”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记录仪往往是由第三方民营企业设计。此外,记录仪使用了北斗卫星的定位服务,在硬件设备厂商后面还有数据服务商,为记录仪硬件提供云数据服务。

为什么要装“北斗定位仪”?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在出厂前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 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在出厂前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市面上以“北斗”相关词汇命名的产品可谓五花八门。在某电商网站检索“卡车行车记录仪”,就出现了“中国北斗”“首航北斗”“联星北斗”等品牌,若对行业不了解很容易与北斗卫星挂钩。

02、北斗定位装置≠北斗系统

要厘清的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北斗产品”并不等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建设的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2020年7月31日正式建成开通后,向全球提供开放、免费、高质量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市场上所谓的“北斗产品”,往往只是某一企业的产品,并不能代表北斗系统。北斗系统是在太空中组成“星座”,释放出导航定位等能力,但具体如何去使用,则由第三方软件或硬件,也就是“北斗产品”来实现。因此,北斗系统的能力是由软件或硬件来调用,至于开发成北斗卫星定位行驶记录仪、地质灾害检测仪器、海上短报文通信服务等等“产品”,其实都由具体企业和开发者来实现。

此次“大货车行驶记录仪掉线”事件中,使用的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其实就是一种“北斗产品”。所谓“北斗掉线”是一个不严谨的说法,因为不管有没有设备接收,北斗和GPS卫星都会不断向地球发送信号,所以准确来说,是当事司机的行驶记录仪在事发时处于离线状态。

“可以肯定的是,北斗系统没有问题。我国对北斗卫星进行实时监测,任何一颗卫星出问题立即就会知道。如果北斗卫星真的出现故障,也不会只影响一个设备。”研究北斗导航20余年的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才聪表示。

03、引发掉线的原因是啥?

“北斗定位装置掉线”原因是什么?

吴才聪分析,车辆监管与服务主要通过卫星定位装置和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来实现。定位装置内置SIM卡,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将定位装置采集的数据回传至定位平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装置的软件或硬件故障、通信中断(途经盲区或SIM卡欠费)、服务器故障、定位平台故障等,还有人为遮挡、断电或破坏等,都会造成所谓“掉线”,即定位装置与定位平台断开连接,致使无法通过定位平台追踪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回放其历史轨迹。

“这种定位装置故障与我们日常遇到的电器故障类似,有一定的发生概率。通过提高定位装置的质量、及时为SIM卡充值、将故障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发给司机,可以较好地避免掉线现象或及时发现掉线现象。”吴才聪说。

04、1/3的设备不合格

卡车上的“北斗设备”其实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导航服务做成的产品,也是行车记录仪的一种。这种设备主要由主机、卫星天线、移动通信天线、显示屏等部件组成,如今也有一些高端设备加入了打印机、摄像头等组建,价格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很多提供北斗行车记录仪的供应商大多是贴牌生产,没有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只要产品符合交通部、公安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就行。曾销售过北斗行车记录仪的业内人士表示,他见证了该市场因政策推动而一夜之间从无到有的过程——北斗车载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头,“公司为了加快进度,卷入低价竞争,设备价格一年间几次降价,从原来的2000元掉到几百元,缩水超半。”

因政策推动而形成的北斗行车记录仪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陷入低价竞争的陷阱中,供应商和服务商利润率不断被压缩,也就没有资源和动力投入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上。

去年12月份,交通运输部公布了一组关于北斗导航车载终端的抽查数据,抽样合格率仅为70.4%,即市面上3台北斗导航设备几乎就有1台不合格。在抽查中,不合格样品主要在定位功能、盲区补报功能、休眠功能、CAN总线数据上传、路线偏离提醒等有缺陷。

2.jpg

因技术门槛低,进入北斗行车记录仪市场的玩家众多、鱼龙混杂,大部分供应商只是依靠渠道和销售优势勉强度日。一位在广西做北斗车载设备运营的人员也曾公开表示:“目前在广西运管部门备案可以开展业务的企业级卫星定位平台约30-40家,价格战打得飞起。我所在的公司,目前靠着服务质量,收着卑微的服务费,处于讨饭的边缘。”

从交通监管层面来看,政策强制规定运营车辆安装北斗设备,主要是为了控制司机的驾驶时间,防止疲劳驾驶,比如大货车司机必须开车4小时就休息至少20分钟。因此,北斗设备不仅能有效减少重大交通事故发生、辅助相关部门进行交通运输监控和调度。

从产业层面来看,因为政策的强制规定,带动了一个细分产业的快速兴起。如果按照660万的运营车辆数据来估算,按基本价格800元/台计算(含1年服务费),市场规模就有近50亿元。实际上,运营商还会每月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再加上每年新增车辆预计100万辆,那么就创造了一个近百亿元的新增市场。

可随着这个细分市场逐渐饱和,增长放缓后,以往遗留的问题逐渐开始显现。很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恶果,都由最终的消费者,也就是司机群体含泪买单。金德强的事件,或许就是司机群体长期处在“产品服务体验差、收费不标准”环境中的一次大爆发。

05、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基于北斗的车辆动态监督技术是交通运输较为高效的监管手段,但我们也应当直面问题和质疑,切实改进当前存在的不足。”吴才聪建议:

一是加强定位装置与定位平台的质量鉴定和抽查,制订企业黑名单和退出机制,切实提高定位装置与定位平台的质量;

二是完善定位装置与定位平台的故障警示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确保通知到司机和监管人员,以及时排查装置或平台的故障;

三是针对因堵车而无法及时进入服务区和因特殊地形(如崎岖山路)而不能停车休息等情况,以及通信盲区和信号易受干扰的路段,开展卫星定位应用特殊场景分类、研究和处置,避免不近情理的处罚或因不可抗逆造成的处罚;

四是推动基于北斗定位数据的交通违法处罚及其行政复议机制,研发相应的软件平台和APP,通过数据说话,使得违规的司机心服口服,或当司机对处罚不服时,也能够通过简便快捷的程序申请复议,使之不至于申诉无门或流程繁难而自寻绝路。


来源:北京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界面新闻、虎嗅、 汽车商业评论

APP下载二维码.gif

微信图片_20200330152742.jpg

点赞(3)

精彩评论(0条)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服务号

订阅号

小程序

APP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嘉创路5号8号楼1层01

电话:010-67378688

邮箱:qc5656@126.com

©2019-2020 物溜网 wu-6.com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44419号-6 京公安网备号:110112020024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