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注定是电商和物流行业不平凡的一年。回顾中国电商和快递行业的发展周期,头部快递和电商企业长成参天大树,新玩家也在快速崛起。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我们看到巨头们纷纷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变革。
再反观快递物流领域,头部企业也在进行一系列运营优化、模式升级、服务迭代,并且头部的格局还在进一步生变,比如最近极兔并购丰网轰动行业,新故事仍在演绎。
在本地生活领域,距离那场血雨腥风的千团大战也已经过去十余年,杀出重围的美团,又迎来了京东、阿里、抖音等万亿巨头的围剿。
接下来会引发一个怎样的时代?供应链物流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我们将通过一系列视频,对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抖音等巨头进行分析,去探寻答案。
1、阿里求变,菜鸟先飞
今年是阿里巴巴成立的第25年,淘宝成立的第20年,尽管稳坐全球最大零售体多年,但时刻逼近的危机感迫使这个庞然大物持续求变。那25岁的阿里巴巴要讲什么故事?在供应链物流上的布局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淘宝的战略是什么?
淘宝今年的五大战略分别是:直播、私域、内容化、本地零售和价格力。可以看出,直播、私域、内容化这三个战略都是来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形式,所以本质上都是要加强用户黏性的战略;
“价格力”这三个字而非只有“价格”两个字,说明阿里既要强调价格优势,还要强调性价比。在今年618商家大会上,品牌业务发展中心负责人刘鹏曾说:“不希望用户觉得在淘宝天猫买到的东西比其他平台贵。”与此同时,天猫史无前例地大幅下调佣金,在部分行业甚至低于拼多多。这也让我们隐隐的嗅到了一丝价格战的火药味。
本地零售比较容易理解了,阿里生态中的本地零售主要包括天猫超市、盒马、淘鲜达、淘菜菜等,也将在今年重点发力。
在本地生活的到店业务上,阿里生活服务板块下的饿了么到店业务将与高德合并。显然,阿里试图通过高德的高流量来带动到店业务订单量。
3月28日,阿里启动堪称成立以来的最大变革——“1+6+N”组织变革,让各业务独立快跑,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未来都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这其中的用意,简单来说就是让各个业务“自力更生”,这无疑是让组织变得更敏捷,获得增长的动力。
无论是淘宝的战略布局,还是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作为供应链底盘的菜鸟都是重要角色。近日,菜鸟集团启动上市计划,预计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完成。在2023财年,菜鸟集团收入556.81亿元,同比增长21%,成为阿里巴巴增长速度最高的业务。
在菜鸟飞速进步的背后,持续升级服务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国际物流履约,末端服务体验,仓配供应链等核心能力的提升。
菜鸟已经建设了7个特大核心物流枢纽,200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和海外仓,覆盖了六大洲的174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全球四大跨境物流网络之一,与海外三大快递巨头站在同一水平线。
在末端环节,一方面,菜鸟建立了完善的菜鸟驿站+菜鸟智能快递柜,除了自提以外,菜鸟驿站可以为有上门需求的消费者服务;另一方面,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高效的交付,菜鸟直送与天猫超市、天猫国际合作,优化供应链履约效率。今年3月底,菜鸟推出了“1212”半日达物流履约模式,为天猫超市用户提供半日达配送服务。
菜鸟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迭代,也呼应了阿里在零售领域一系列探索,包括,助力阿里在海外获取更大市场增量;在电商件上提高服务质量,更深层次绑定消费者;不断优化仓配供应链模式,为零售做好供应链支撑。
回顾菜鸟的发展,从2013年5月,阿里正式启动“菜鸟网络”计划,到今天,菜鸟成为“一家客户价值驱动的全球化产业互联网公司”,十年过去,菜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轻平台,到轻重并行,做实际业务的运营,其估值也达到了1850亿。接下来,蝶变的菜鸟,也将登陆资本市场绽放新的光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阿里大变革的同时,刘强东回归后的京东也在进行自我革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聊京东的巨变。
2、京东破局,自我革命
第一部分,我们讲完了阿里的巨变。无独有偶,另一边,京东也在进行自我革命。
去年底刘强东回归后,京东零售就开启了一系列低价措施。今年又先后上线了百亿补贴和“京东秒杀”,多少有点对标拼多多的意思。一向以自营和服务品质著称的京东参与价格战,无非就是告诉大家:京东不仅服务好、产品好,还有和某多多一样的低价。最终的目的,是要到下沉市场“抢人”。如今,阿里中国用户即将破10亿,拼多多也逐渐逼近,还半路杀出来个抖音,京东怎么能不急?
此前,京喜业务的撤退实属无奈之举,这并不代表京东放弃了下沉市场,反而成了今年的重中之重。在今年的京东零售表彰大会上,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提出2023的四大必赢之战,分别是下沉市场、供应链中台建设、开放生态建设以及同城业务,下沉市场被放在了首位。
我们了解到,剩余的京喜业务在去年和京东极速版合并,针对下沉市场用户,京东也开始在主app上更多采用京喜和下沉版的供应链。此外,今年初启动的个体店、个人店业务也均被纳入京喜供应链中,并开始了新一轮招商。
京东的同城业务包括达达集团的京东到家和主站的京东小时购,业绩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京东还在发力本地生活。此前京东也被曝将入局外卖,但并未正式上线。今年2月份,京东开始低调测试“京东买菜”项目,聚合了多家知名生鲜平台,除了自家七鲜、永辉外,还有百果园、物美、叮咚买菜、家乐福等第三方商家,甚至还可以代购盒马。履约则由达达来进行。
去年裁撤,今年又加码干,很多人可能就看不懂了。京东前CEO徐雷曾公开表示,去年京东关注“降本”,业务更聚焦,未来将重点关注增效。这也就可以解释,京东为什么今年舍得下血本,去做补贴打下沉市场,以及做费钱的同城业务了。
为了支撑业务端更高效的发展,刘强东亲自主导了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两个核心业务的组织架构调整。两次变革的思路如出一辙,都可以说是“Big Boss”机制的延续,核心理念是将每一个业务都视为一个经营实体。将权力从集团下放到一线团队,让基层能自主决策。
为了让京东集团这个巨无霸组织更具活力,京东拟分拆旗下京东产发和京东工业独立上市,这也将京东B端能力推向台面。在京东供应链战略中成长起来的京东产发,资产管理规模近千亿,按建筑面积计,排名亚洲第三,中国第二。
在出海方面,京东持续加码东南亚、欧洲及北美等地的物流仓储布局,其中仅在印尼就已经运营了20座智能物流园区。
成立24年,京东的战略定位已经从“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在电商的表面之下,京东已经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这一系列变革,无非是在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京东如何在下一个20年依然保持竞争力。
与此同时,异军突起的拼多多也动作不断,下面我们来讲讲拼多多。
3、拼多多寻找增量,多面出击
年轻的拼多多2023年在讲什么故事呢?
首先还是性价比。拼多多董事长陈磊在今年3月的财报电话会上说,“未来将加大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平台机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与价格的双重期待。”
自从拼多多首创“百亿补贴”以来,这招屡试不爽。4月21日,拼多多推出“数码家电消费季”百亿补贴,并强调了“天天都是618”,不知道这是不是在回应京东呢?总之,今年阿里、京东、拼多多这几大巨头势必要在价格上火拼了。
今年4月4日,拼多多进行了继创始人黄峥退休后的最大的一次管理架构变革,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将出任执行董事和联席CEO,与陈磊搭档,共同管理公司业务。赵佳臻将侧重供应链管理和中国业务运营,陈磊将侧重全球化。坊间传闻,Temu的业务优先级已经高于国内主站。在国际市场寻找增量,成为拼多多今年要重点突击的目标。Temu目前已经进入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并且在App Store、Google Play连续霸榜。
在国内大本营,拼多多更是多面出击。
拼多多以农产品起家,也将农产品视为长期战略。除了一直在实行的农产品商家零佣金政策外,今年,拼多多将继续围绕增供给、扩消费、稳产销、培人才、强科技、帮基建6个方面深入推进助农惠农。在农产品供应链上,拼多多将传统多级流通的农产品供应链变革为去除中间环节的“产消直连”模式,并为商家对接仓储、冷链等专用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全链路的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服务,用数字化助力原产地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打造农产品品牌,目前,拼多多已经是国内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
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提出到2025年之前扶持100个产业带,订制10万款新品牌产品,带动1万亿销售额,并进行C2M供应链创新。
截至2022年4月,多多买菜的市场份额为45%,位居第一。拼多多还正在通过旗下社群团购平台“快团团”低调推进本地生活业务,目前已开启招商。除了承诺“万亿曝光”,还有仅向商家收取0.6%的技术服务费的低佣金。
在到家业务上,从去年,拼多多开始试水同城零售,招募有能力24小时内配送的商家。
从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拼多多向内在做全做深,向外也在不断突击,寻求新的业务增量。关于拼多多我们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4、美团加固护城河,迎战
自2012年的“千团大战”之后,本地生活赛道已经有10年未曾出现当下这般热闹,不同的是,这次是重量级嘉宾之间的较量。最为焦虑的恐怕莫过于美团了,面对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等万亿级巨头,这场硬仗该怎么打呢?
美团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核心本地商业业务和新业务两大板块,核心本地商业占比70%以上。其中,核心的本地商业板块又分为到店和到家两大类,到家通常指的是外卖,到店则指的是餐饮、酒旅等到店消费。无论哪一块,都到了美团必须要迎战的关键时刻。
前不久,美团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这次调整的重点有两方面,一是资源战略性倾斜“到店业务”;二是探索新的业务,比如组建视频化团队,类ChatGPT相关业务。美团外卖也已经在试水直播带货。
在新业务板块,美团也进行了大规模组织结构调整。美团优选新上任的负责人基本来自曾经“打过胜仗”的美团买菜、快驴等部门。最近,美团优选又宣布开启新一轮调整,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以省区制替代大区制,并给予省区负责人运营决策权,自负盈亏。
这一系列应对措施背后,美团到底身处一个怎样的战局?美团又有几分胜算呢?
先来看看美团核心的本地商业板块。我们前几期提到过的阿里、京东、拼多多,还有抖音等都已经在本地生活的到店部分展开布局,而另一块的外卖业务,除了饿了么外,京东、拼多多迟迟未动这块蛋糕,抖音虽然有所试水,但水花不大。因为这块业务受制于配送、商家、技术等多方面因素,门槛高,且利润薄,是本地生活中最难啃的一块。相比较之下,到店是更为容易切开的口子。这也不得不迫使美团必须加固护城河。此番应战,更多是有反击抖音的意思。
从2021年,抖音启动生活服务业务并进行重点投入,到2022年就进入爆发阶段。去年10月,抖音生活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77个城市,合作门店超过百万家。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770亿的GMV远超市场预期,今年更是定下了1500亿的目标。而美团去年的到店收入约为2300亿元。抖音的优势在于内容分享和到店团购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也对标了点评和美团到店之间的相互转化。截至2023年3月底,美团年活跃商家数量已经超过了1100万。这是过去十余年时间一点一滴投入所打下的基础,这也是美团构筑的防线。高速增长的抖音给美团带来了危机感,你更看好谁呢?请把你的答案打在公屏上。
再来聊聊美团的新业务。 2022年报显示,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3%至592亿元,亏损也收窄至284亿元。这主要得益于美团买菜的强劲增长,以及B2B 生鲜配送平台快驴实现了全国毛利转正。3月初,美团选择收缩亏钱的网约车业务。接下来,就是集中精力攻下社区团购了。
在当前社区团购领域,美团优选的劲敌是多多买菜。2022年,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定下了GMV2500亿元的目标,最终多多买菜完成了约1800亿元GMV,而美团优选仅实现目标的一半。今年美团对美团优选接二连三的调整,也看到了它势必要打赢这一仗的决心,或者说,这决定了美团是否还要在社区团购继续投入。
2023年,对美团注定是意义不凡的一年,这一场仗,美团没有退路。
5、供应链物流升维战
前几个部分,我们对各大电商巨头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到,行业已经处于新周期,电商巨头们也都迎来了各自的成长焦虑。淘宝天猫和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均在9亿左右,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我国网民规模是10.67亿,这告诉我们,增长的空间真的已经非常小了。
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下,各大巨头应该如何继续增长?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各家企业的动态。一方面,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守住各自的根据地,既要价格低,又要服务体验好,把人留住;另一方面,要开拓新领域,或者到海外市场寻找增量,把人抢过来。而这都离不开供应链物流去做支撑,所以我们看到,每一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做供应链物流的布局。
商业端战事升级,一定会对供应链物流提出更高要求。
其一是快。像天猫超市通过菜鸟直送提供包裹半日达的交付,京东除了211限时达外,又推出了面向经销商的SaaS服务“云仓达”,进一步扩大“半日达”的覆盖面。电商平台对物流交付的要求逼近极致,第三方的快递物流企业也必须要跟进。
顺丰推出了仓配模式的“当天达”产品,为客户提供从就近仓库发货,快递员送货上门的极致仓配服务。还有中通云仓也是采用上仓下配模式,提供仓配一体服务。除了物理上的仓网改进之外,探索数字化的应用,优化运输工具和运输模式,也是提效的重要措施。此外,如何在原来的交付逻辑上,叠加上更好的服务,也是物流企业接下来要去探索的。
其二,随着商业端大家都在去到新的领域获取增量,线上线下相互渗透,广域和近场相互渗透,需要的供应链服务也越来越综合,供应链服务商们也势必要紧跟步伐,具备更加综合的服务能力。
其三是跨境供应链的布局。随着巨头纷纷出海寻找机会,与之相应需要相应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资源的组织和建设能力。像阿里和京东早早已经开始布局。去年才出海的拼多多还在探索阶段。出海也是中国物流企业的机会。目前,中国的快递企业都已经在跨境物流上展开不同层次的布局,从包机,到买飞机,到建枢纽。还有像中国外运、三大航等“国家队”企业也早已在这方面取得领先成果。
来源:物流沙龙
点赞(1)
服务号
订阅号
小程序
APP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嘉创路5号8号楼1层01
电话:010-67378688
邮箱:qc56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