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淘天集团正在筹建大模型研究团队,目前已开启招聘。据悉,淘天集团的大模型研究将主要围绕两个场景展开:一是搜广推,二是逛逛的内容化。团队组建工作由淘天集团CEO戴珊、淘天集团CTO若海、阿里妈妈CTO郑波等人共同牵头。
一位大模型相关的技术人才表示,淘天集团的大模型岗位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一方面,淘天集团当前环境下抗风险能力非常强;另一方面,淘天集团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也比较明确,相比于做通用大模型,确定性更高。
此消息一出,“大模型”再度引来热议。近段时间,关于大模型的新闻越来越多,无论是金融、教育、娱乐等行业,还是医疗、工业等产业,都在布局大模型领域。而物流业也不例外:不仅各大巨头以大模型为基点切入物流业,物流企业自身也频频发力,加速将大模型落地。显然,大模型的火,已“烧”到了物流业,而且越烧越旺。
▍物流业跑入“大模型时代”
今年下半年来,关于大模型在物流领域发展的消息不少,而且都是重量级选手参与。
10月23日,福佑卡车与腾讯举行签约仪式,围绕共创首个数字货运大模型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据官方透露,双方将基于大模型技术在数字货运领域展开共创、共建,通过深度应用促进运输效率和服务体验全面升级。更早一些时候,9月底,百度地图基于百度的大模型技术能力,结合物流行业场景特点,正式推出物流大模型 Beta版,率先在物流地址解析、物流调度决策两大领域开展应用。8月底,快手自研的大语言模型“快意”(KwaiYii)开启内测,并为业务团队提供了标准API和定制化项目合作方案。7月13日,京东在2023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暨京东云峰会上,正式推出“言犀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不同,京东言犀大模型是立足于产业研发的。在6月底的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除了发布包括优选仓配、智选仓配在内的高品质物流产品矩阵,还发布了基于大模型的数字供应链产品“天机π”。
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巨头齐聚物流大模型领域,一场关于大模型的大战一触即发。其实不只是这些大厂,各物流公司也在布局大模型。
“双11”期间,福佑卡车将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干线运输,为多个业务场景提供赋能支持。11月8日,由福佑卡车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物流大模型与自动驾驶未来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期间,主办双方共同揭牌成立了南京大学-福佑卡车智慧物流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将围绕物流产业应用导向的大模型和自动驾驶展开联合研究。10月19日,“快递100AI大模型”成功上线,正式在工单客诉处理场景落地应用。5月19日,G7易流董事长翟学魂就曾公开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对基于大模型的交互产品进行投入和研发,将在明年推出“具有震撼力”的产品……诸多企业的加入,为竞逐“物流大模型”再添了一把火。
▍大模型改变物流业
那么,大模型到底是什么?所谓大模型,包括广义的人工智能预训练大模型及狭义的大型语言模型,是一种具有庞大参数规模和高度复杂性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在海量数据中进行大规模的预训练,深入挖掘并掌握众多微妙的模式、规律和知识。换而言之,就是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复杂处理和应用处理。
据今年5月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其中北京38个大模型,广东20个大模型。而中国大模型的产业化也将应用沿着两条路径发展,第一种是通用类大模型持续拓展应用领域,打造跨行业通用化人工智能能力平台;第二种是垂直领域专业类大模型不断深化落地,提供针对特定业务场景的高质量专业化解决方案。
在众多垂直产业场景中,物流具有体系完善、环节众多、数据复杂、场景丰富等特性,是大模型落地应用的一大领域。大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预期将为数字货运全链路运营效率、服务体验和业务创新带来巨大变革。
先来看一组大模型给物流带来效益的数据。今年,福佑卡车将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双11”干线运输,为多个业务场景提供赋能支持。经统计验证,“双11”期间,针对多样式回单识别场景,大模型对图片字段识别准确率超过99%、图片信息综合识别匹配准确率超过95%、召回率比传统模型提高近20%。此外,公司将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重卡投入到干线运营,运行总里程达118,005公里。基于大模型赋能,平台运单匹配更精准,履约交付更高效。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平台平均接单响应时间为3.5分钟,准时率达到97.9%,服务保障率达到99.5%。在比速度、拼时效的同时,充分保障了货主和司机的服务体验。
更早一些时候,京东集团CEO许冉也曾公开表示,京东产业大模型——言犀大模型,已在消费导购、商家经营、客服售后、医疗问诊等多个供应链场景中试点接入。此外,在内部经营管理方面,京东尝试将大模型应用于系统代码辅助编写,实现了20%以上的效率提升;也开始测试AIGC自动生成商品营销图文的能力,目前已推广至2000多个零售三级品类。后续会将大模型能力开放给更多品牌商家。
可见,随着大模型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物流的运输效率和服务体验都已发生改变。物流行业专家孔震表示,大模型加入物流企业独有的场景数据,能快速生成专属模型,不同的物流企业在数字供应链领域的细分深耕,为产业大模型的落地提供了差异化的数据优势与能力优势。同时,基于产业和内部业务场景的数据能力,最终带来物流大模型的差异化,推进物流技术迈向数字原生时代,逐步形成AI自动生成供应链解决方案。
福佑卡车技术合伙人陈冠岭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路货运市场规模巨大,数字货运目前仍然处在线上化和数据积累的阶段,物流行业在走向智能化的门槛依然很高。但是自从大模型出来之后,可以看到在货运应用人工智能的门槛将会被进一步降低,大模型很有可能成为数字货运进一步提升成为智能货运的重要工具。因为物流产业具有大模型落地的两大要素:数据与场景。
的确,我国物流业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涉及供应链多环节,组织运营较为复杂,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时,从供应链物流全链条看,由于信息不畅、环节较多、组织偏弱,数字化转型具有较大的降本增效空间。这些条件都为大模型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发挥作用提供了机会。而且,各地为了促进大模型的发展,先后颁发各种政策,并支持组建机构。
5月30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系统构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11月8日,上海市经信委等五部门印发《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对租用纳入本市统筹调度的算力进行大模型研发的本市主体,经评估按算力集群规模和成果水平给予最高10%的租用补贴;9月5日,在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指导下,全国首个大模型联盟——重庆市大模型联盟成立……
如今,大模型的“火”越燃越旺,给物流业带来的改变也越来越值得期待。可以预测的是,未来随着大模型深度融入物流服务供应链全场景,物流行业的痛点问题有望得到更好地解决,使行业更好地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
来源:网络货运平台指南
点赞(1)
服务号
订阅号
小程序
APP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嘉创路5号8号楼1层01
电话:010-67378688
邮箱:qc56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