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物流,用物溜!当前城市:北京市[切换城市]
网站首页 分类信息 多元服务 物流资讯 好看视频 关于我们 服务号 订阅号 小程序 APP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物流资讯 > 正文
此次疫情 对所有企业都是一场倒逼!
1909天前更新 790 4 10

疫情给无数中国企业带来困难:企业迟迟不能开工,海外订单不能按期交货、客户丢了怎么办?员工工资要加倍照发,银行货款及利息要还,房租要交……现金流断了,谁来买单?疫情后的业务机会在哪里?我们如何化危为机?


面对几万家企业共同的问题,我们邀请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正和岛研究院院长王林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以下是王林教授采访实录,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很多人把当下疫情与非典时期相比,但从经济角度,当下中国与 2003 年有着明显不同:

首先是个好消息,2003 年时,中国的经济体量较小,只有 1.4万亿美金;而 2019 年,中国经济总量高达 14 万亿美金。这是 10 倍的差距。


也有不好的消息。2003 年,中国正处在加入WTO 之后的市场红利期,正面向世界开启改革开放的全新篇章,再加上因为美国911 事件,需要与中国携手反恐,所以当时美国对中国也是非常宽容的,中国的外贸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从 2001 年的 7%,用了 2 年时间,到 2003 年就已高达 30%。但今天与 2003 年完全不同。当下,逆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的主流,而且,中美贸易摩擦仍在不断进行中,有这样一组数据:2019 年,中国对外出口增长了 0.5%,而对美国出口下降了12.5%。


所以,相比非典期间,中国现阶段的对外经济是比较被动的。中国的内部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3 年非典时期,中国正处于房地产周期、库存周期等产能周期的上升期,并且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也比较大,整体处于蓬勃向上的状态。


所以,8 个月的非典困难期,对经济影响相对较小。与 2003 年相比,当下中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高达 53.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57.8%,高出2003 年22.4 个百分点。所以,新型冠状病毒,对消费和制造业,都形成了巨大的障碍。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第一个状态是,如果钟南山先生预计准确,疫情被有效控制, 在 15 天左右较短的时间结束,那么对经济的冲击,主要是在第一季度,大概会放缓到 4%-4.5%左右,后面几个季度会恢复到 5.8%—6%左右,全年可以维持在 5.4%左右。


第二个状态是,如果疫情没有那么乐观,蔓延到第二季度,到了 6 月份,在高温的帮助下,病毒消失。(非典就是在高温下,突然消失的)在国家有力的调控下,通过大家的努力,后期增速,也会维持在 5.5%-6%之间。


但是我还是非常同意陈薇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的判断:我们要做最好的努力,但是做最坏的打算。


从最坏的角度看,考虑到病毒的潜伏期较长、传染性较强,一旦复工后,再次出现了扩散和传播,或者是一些地方的防控不到位, 疫情的延长时间超出了预期,蔓延到第 3 季度,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会降至 5%左右。


企业家一定要学习中央文件!


摄图网_400167943_wx.jpg


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首先就是餐饮,西贝、海底捞,目前都纷纷停业,星巴克也暂停了全国 100 多家门店。


由于存货受损失,加上租金和员工加班工资不能少,对餐饮行业几乎是毁灭性打击,2019 年全国餐饮行业营业额近 5 万亿,今年一季度餐饮业的损失会非常大。


除此之外,还有旅游行业,旅游行业的食、宿、行、游、购、娱 6 个增长点全部受打击。

除了行业之外,民营企业现在正经受很大的冲击:

第一个是来自市场的冲击;
第二个是在资金链方面遇到很大困难,像西贝的贾国龙说,就算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支撑 3 个月;
第三个是,企业即使能够复工,现有工人能否按时返岗,都是很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中央都已经清楚地知道,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果断的措施,企业遇到困难,接下来就很可能出现失业潮。因为企业保不住,就业就保不住,就业保不住,社会就很难稳定。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主张企业家每天都要看新闻联播。


目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们企业家一定要学习中央文件,一定要学习!


2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共提出 30 条措施。


以下几条就非常重要:


摄图网_500840634_wx.jpg


央行已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并且,央行破天荒地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 2020年 1 月下旬存款准备金考核的容忍度。换句话说,现在央行已经允许银行更多地向企业放款。


如果企业现在撑不住了,可以向银行求助。当然,银行放不放贷是另一回事,央行放开这个口子,银行给你放贷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大了。


此外,央行还明确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而且中央要求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以予以展期或者续贷。


如果企业现在资金链出现问题,到期还款还不上的,现在就赶快打报告,如果有要续贷的,现在就马上跟银行方面衔接。中央也要求金融单位保持正常的营业,可以关闭部分网点,但是要正常营业。


中央也明确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对生产、运输和销售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医用护目镜、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消毒机、84 消毒液、红外测温仪和相关药品等重要医用物资,以及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


人民银行通过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


这其实是等于一个“红名单”,大家一定要马上行动,如果有机会,争取进入这样一个“红名单”,央行和金融机构,对这块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中央已经出手,我就不赘述了,这个公开文件网上都有,大家要认真学,中央文件一定要认真学。


大难面前,企业家有 3 重境界对企业而言,面对疫情,有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首先是,如果你的企业原来就在艰难维持,但因为你的不忍放弃,那么现在你就按照劳动法给予员工补偿,然后关停生产线,看准新的方向,重新开始。


如果你的企业是处于“原本想转型、但又不太敢转”的情况, 那么现在,到了壮士断腕的时候了。


我非常同意春花老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陈春花)的观点:


在危机的时候,对业务结构做加减法,从而使得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动态应对不确定性的业务能力,一旦机会来临,这种更加合理的业务结构便能让企业有机会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


过去有些企业的产品是鸡肋产品,嚼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现在你就果断的弃之。你现在不扔,将来很可能会被拖累。一些传统制造业,本来就卖不出什么价格,本来就非常困难, 果断地转型,果断地进行重生。越是危机的时候,越是最考验人的时候。考验人怎么样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确定自己的理想、愿景和追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转型的机会是无穷的


我现在担任电广传媒的独立董事、战略与文化发展顾问,我们就在布局 2 个 5G 网络建设。5G 的下一步要怎么来运用?现在 5G 的产业化运用和场景化应用完全是一个新的蓝海。


你一旦进入这个领域,就会觉得,对手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对手。在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拥有无穷的、宽广的发展机会。在物联网、智慧城市方面,我们可以向日本丰田公司学习,丰田公司已经在富士山下的静海县,着手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智慧社区。在这其中,能看到巨大的商业机会,巨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去发挥。


那么你为什么还生产那么多过剩的东西,而不赶紧去进入新的蓝海呢?


大疫面前,往往有着大机会。


摄图网_401676828_wx.jpg


就像这两天,网上流传的“没有非典就没有淘宝”:2003 年的时候,阿里一个姓宋的员工去广州参加商品交易会, 不幸感染非典被隔离。马上,阿里巴巴所有工作人员,包括马云在内,全部隔离。


但马云很早就有远见,在非典在广东肆虐的时候,就有了预案, 一旦被隔离,就全员在线办公。马云为此还找了杭州市政府的宣传部门,找了杭州市的电信公司,请求支持。因为马云知道:如果阿里面向一场灾难性的隔离时, 阿里不能垮。随后,马云又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阿里的业务由 to B 转向 to C。


当时董事会都觉得不可能,因为那时的阿里,只是一个仅仅成立 4 年的创业公司。但马云认为是时候转型了,于是力排众议,要去建立淘宝。因为董事会不同意,马云秘密搞了一个小团队进行淘宝的研究。5 月 10 号淘宝上线,打开页面,上面就写着纪念在非典时辛勤工作的人们。后来,马云把 5 月 10 日,定为阿里日。


其实当时,很多倚重线下业务的企业都受到重大挫折:如陈天桥的盛大游戏,在非典期间基本上垮了;梁建章的携程,在非典期间,机票和酒店订单急速下降;还有俞敏洪的新东方,当时没有学生报名,原计划的培训班全部停办,后来俞敏洪靠借钱才渡过难关。所以在这里我要讲一句,当挑战来临的时候,对于有头脑的人,对于有准备的人,很可能是一种机会。


多方数据显示,仅病毒引发的流感每年致死近 60 万人,病毒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顽疾,却又没有好办法治疗。早在 2005 年, 远大科技集团就研发了臭氧空气净化机,可以在 0.1 秒的时间内杀灭 99.22%的“非典”病毒和 99.9%的其他病毒。1 月 31 日,该公司已发运 200 台捐赠武汉火神山等医院,用于ICU 病房,目前供不应求。


有些企业只是为了“利润”而开工,有些企业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而开工——后者才能基业长青。所以说,对于传统企业,应该转型的转型,应该升级的升级,如果转型不了、升级不了,那就把你的核心团队留住,保住企业。


等疫情过去之后,再重新恢复。那时候,库存基本上都消耗完了,会出现一个补货的高潮期,你也会有新的商机。马云的成功,有机会的因素,更有格局的因素。


有些人只看见了“危”束手无策;有些人通过“危”看到了“机”,择时而动;马云则认为,企业家这时不仅要看到机会,更要看到责任。


此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场倒逼。


摄图网_500429723_wx.jpg


正和岛上就有 7000 多家企业,各有各的困难。说心里话,没有哪一个专家是神仙,能够变出一个什么招,来让你起死回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疫情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次倒逼:对早该倒闭的,逼你倒闭;对早该转型的,逼你转型;对曾对新兴产业观望犹豫的,逼你进入!


对于不属于以上情况的企业,我的建议只有三点:


第一,实事求是,分析情况,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第二,尽可能好地保护自己,尽可能好地保住企业的核心团队。第三,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企业的未来。


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首先就是要想方设法开工,让员工在受到严密保护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如果不能够保证生产安全性,劳动密集企业必须遵守政府的指令不得复工,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疫情总会过去,过去以后,需求就会爆发性增长,所以你一定要挺住。


有的学者和企业家提议:“对于因疫情在家休息的员工,只发生活费用。”我非常赞同这个建议。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考验企业家的时候, 也是考验员工的时候。这个时候闹着要辞职,闹着要钱的员工,就不是一个好的员工。


我们此时要警惕民粹主义,全社会要保护好企业。现在,苏州市政府已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在中央的领导下,地方政府正在出台和酝酿出台此类措施。


企业家、员工、社会一起努力,这才叫“共克时艰”。千万不要把企业家逼得无路可走,千万不要把企业逼得倒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世界一定会支持中国中国社会将深刻转型。


摄图网_401655225_wx.jpg


WHO 把中国宣布为“PHEIC”,这是第 6 次。但是先前 5 次,像西非埃博拉病毒、巴西的寨卡病毒等,都很快被扑灭。这一次,在中国政府强有效的组织下,我们的疫情管控也一定会在最快时间内取得成效,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能够顶住。


我相信,国际社会都会和中国携手对抗疫情。因为到 2020 年,中国经济总量将占全球份额的 17%,而 2003 年时这一数据仅为4%。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经济下滑坡度太大,对全球的溢出效应也将会更大。


中国的亚洲邻国,已经深深扎根在区域供应链中。原本受益于中国游客的地区,比如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都会出现经济增速下滑。一季度对香港的经济打击,我们的预测是 1.7 个百分点;韩国预计会减慢 0.4 个百分点,日本也将减慢 0.2 个百分点。


这次疫情,对于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也有很大影响。由于中国停止了部分进口,需求下降,澳大利亚和巴西这 2 个大铁矿石供应商,近期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 0.3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疫情了,而是世界的疫情, 所以全世界目前都在支持中国。


我们很感动地看到:

很多国家以各种方式在支持中国抗击这次疫情。

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正和岛的企业家,更是责无旁贷。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将是一次推动。


最近,网上对武汉红十字会的一些做法提出非议。说心里话, 我们看了,心里都很难受。一些组织效率低下,使得我们的捐赠迟迟不能到达每天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手上。


此次疫情,将整个社会的一些负面现象也非常清晰地暴露了, 比如:武汉外出旅游的人士,到处被拒绝,在外没吃没喝,暴露了我们的 NGO 组织,以及我们社会不成熟的一种状态。


现在考验的是,中国社会在应对不确定性的“黑天鹅事件”面前,应该有怎样的状态,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氛围?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在,该去深度思考,如何真正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此次疫情一定会深度改变中国社会的治理方式,中国也必将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作者:王林

来源:正和

 

点赞(10)

精彩评论(4条)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好明物联网 说:

“危机和机遇同在!”

2020年02月21日 18:35:39

物溜小然 说:

“加油中国”

2020年02月17日 10:34:38

好明物联网 说:

“值得学习,冷静思考!”

2020年02月16日 19:10:00

好明 说:

“危机也是机遇!”

2020年02月16日 19:08:25

服务号

订阅号

小程序

APP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嘉创路5号8号楼1层01

电话:010-67378688

邮箱:qc5656@126.com

©2019-2020 物溜网 wu-6.com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44419号-6 京公安网备号:11011202002426号